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志敏2023 > 本市信息 > 2023级温州市全志敏工作室名师送教第12次活动

2023级温州市全志敏工作室名师送教第12次活动

浏览量:71|发表日期:2025-11-03|来自: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名师荟萃,智慧交融。为持续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AI素养,11月2日,温州市全志敏“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2次活动在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顺利举行。本次活动围绕“说课展示、专家点评、专题讲座”三大环节展开,为与会教师奉上一场兼具实践深度与理念前瞻的教学盛宴。

一、说课展示

  倪翰炜老师的说课题目为《Python累加算法——碳排放分组统计》。他重点展示了“双智能体实时纠错”和“AI生成HTML动画”两项设计:代码报错即时翻译、结果即时评价,抽象逻辑被转成可交互动画,配合课后学习画像推送,形成完整的高效能反馈闭环,充分体现项目化教学与AI深度融合的特点。

  张灿老师在《WPS图表的使用》说课中,将“先学后教”思路贯穿全程:学生通过微课、问卷和学习任务单完成前置自学,再借助ChatExcel快速生成可视化图表。任务数据取自“手机使用时长”,AI辅助分析,既训练图表技能,又引导学生反思健康用机,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三线并行。潘康妮老师《CSS弹性布局——智慧步道大屏的设计与制作》的说课以真实大屏需求为切入点,采用“高效教学+自主探究”双轨并行策略,重构岗课一体项目;同步嵌入实时互动评学系统,实现全过程、多维度数据采集与反馈,凸显信息技术深度赋能课堂的思路。张良老师在《AJAX异步请求——数智乡村民宿APP注册页交互》中展示自研批改程序,秒级反馈代码错误;将赛事项目转化为教学任务,学生完成“注册-校验-提示”完整闭环,配合三维度增值评价,清晰呈现岗课赛证融合路径。

 谢中概老师围绕《物联网与创新》展开说课,强调“做中学、学中思”理念,通过递进式任务引导学生搭建简易物联系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对物联网技术的整体认知,并激发创新设想。李海东老师《守护文明印记——用Python绘制浙江省文化遗址地图》的说课凸显跨学科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历史、地理、美术有机融合;借助AI补充缺失坐标,学生完成电子地图绘制,在项目成果中自然渗透乡土文化认同。方素丽老师在《从小家到大家——认识物联网》中,以远程控制家具的生活场景导入,多环节嵌入AI工具辅助任务,平台即时生成评价量表,实现“评-学-练”一体化,展现智慧教学平台的灵活运用。魏如老师《爆款视频背后的秘密——for循环的综合应用》的说课以三个递进任务串联,在解决真实视频需求的过程中掌握for循环核心逻辑,同时建立对新媒体技术岗位的初步认知。马康渊老师《温情守护夕阳——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设计》坚持真实项目引领,说课中呈现“虚拟仿真-实物部署-功能联调”完整链路,跌倒报警场景现场演示;AI分层资源推送伴随全程,精准对接学生差异需求。林耿好老师《千年荔香传新韵——物联网虚实融合探索》通过古今荔枝运输数据同屏对比,构建“历史-现代”双线情境;依托AI评价平台实时采集数据,四维度评价覆盖项目全周期,彰显虚实融合的教学新样态。


 十位老师的说课整体呈现项目化设计、信息化手段与过程性评价相融合的高水平特征,为后续专家点评提供了丰富样本。

二、专家点评

 说课展示结束后,专家团随即开展集中点评。杨娜尔老师率先发言,肯定大部分选手时间把控到位、项目主线清晰,同时提醒大家在呈现重难点时要进一步细化操作路径,让评委“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并肯定老师们选题紧跟行业热点,结构完整,教态自然,信息化手段丰富,展现了中职计算机教师队伍的活力与潜力。


  在综合点评环节,全志敏老师代表专家团作总结发言。她首先对教师们的努力给予高度肯定,随后提出优秀教师必须持续锤炼“高视野、思维能力、专业性”三大核心素养:高视野,要求把课时任务放进国家、产业、社会的大棋局中去审视;思维能力,强调用结构化逻辑统筹环节,拒绝流水账式叙述;专业性,则鼓励深耕学科特色,让自研平台、智能体等工具真正服务于重难点突破,而不是简单“贴标签”。全老师勉励大家以赛促研,以研促改,将专家意见转化为课堂行动,在不断打磨中实现自我超越,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有温度的学习体验。整场点评既有方向引领,又有路径指导,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在后续教学中逐一落实,努力让今天的收获转化为明天的课堂精彩。


二、讲座

  专家讲座环节,周秀霞老师以《教学创新与说课》为题,系统阐释“岗课赛证”融合路径:对接岗位标准提炼任务,将竞赛要求转化为教学模块,把证书考点嵌入评价,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她结合典型案例提醒教师,教学设计须逻辑清晰、结构化呈现,先总后分、层层递进,才能让评委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把握课堂脉络。混合式教学并非“线上+线下”简单叠加,而要借助虚拟仿真平台解决“看不见、进不去、成本高”难题——学生课前线上模拟、课中实操验证、课后数据追踪,形成完整学习闭环。在多元评价部分,周老师点赞张良老师的“增值评价”做法,通过课前课后数据对比,让学习成效一目了然。整场讲座干货满满,教师们纷纷表示很有收获。


  单淮峰老师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研究与实践》为题,首先带领大家思考传统课堂与新时代人工智能课堂的区别:从老师发布素材转变为学生通过AI生成素材,从统一素材转变为个性化素材,从统一任务方法转变为多元方法,从统一作品转变为个性化作品,从统一评价维度转变为多元评价维度,从安静学习氛围转变为欢快氛围,并在课程思政中新增人工智能素养课题,让“课堂变化”一目了然;随后分享他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强调“人工智能不是工具的改革,是改革的工具”“人工智能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仅供参考,需要核对”,并引用罗素“获得答案本身并不会提升我们对任何事情的理解能力。当你获得了答案,你就停止了思考”,提醒教师把AI输出仅当作“草稿”,必须人工核查、标注来源;最后给出中职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的策略——成立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使用AI、学习文件与研究文献、以三教改革为切口创新实践并将工作方式转入AI、教师自身全面发展且任何事问AI并用AI修饰所有文本,为现场老师指出一条可复制、可落地的AI应用路径。整场讲座金句频出,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带着问题来,抱着方法走”,一天高密度、强实操的研训让与会教师满载而归。大家收获的不仅是十份说课范式,更是拥抱AI、深耕课堂的底气与路径。愿我们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把高视野、强思维、重专业的种子带回学校,持续在真实项目中打磨技术,在数据证据中精进教学,让人工智能与中职课堂的融合之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