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球破空,接球稳立,10月16日的温州中学篮球馆内,一场关于篮球教学真问题的深度研讨正在火热进行。
2025年10月16日下午四点半,夕阳透过窗棂洒在温州中学室内篮球馆的木地板上,陈永概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直指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痛点——"篮球传接球技术的深度研讨",吸引了工作室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
 
精彩直击:从"技术练习"到"实战应用"的转变
"注意观察,这个传球不是简单的动作重复,而是要在移动中判断队友的位置和防守的空当!"陈永概老师洪亮的声音在篮球馆内回荡。他亲自示范了一套将传接球技术与实战场景相结合的创新训练方法,引得在场教师纷纷拿起手机录像。
活动中,陈永概老师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碎片化训练模式,设计了一连串循序渐进的情景练习:从两人静止传接球,到加入防守压力的动态传球,再到快攻中的长传配合。每个环节都紧扣新课标要求的"素养导向",让参与教师切身感受到如何将单一技术教学转化为综合能力培养。
"原来传接球可以这样教!"一位年轻教师感叹道,"通过设置真实比赛情境,学生不仅学会了技术,更培养了球场上的决策能力。"
互动研讨:教学难点在碰撞中破解
在实战演练环节,教师们分成四组进行"三传一射"综合练习。球场上的喝彩声、指导声、篮球入网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非常。
研讨环节更是精彩纷呈。有教师提出:"学生在传球后经常站在原地不动,怎么办?"陈永概老师立即组织大家进行现场案例分析,通过设计"传球+切入"的连贯动作训练,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另一位教师分享了如何用游戏化教学提高传接球趣味性的经验,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这种研讨太实用了!"与会老师们表示,"今天学到的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可以周一直接带到课堂上的具体方法。"
名师引领:工作室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导师陈永概强调:"传接球教学要告别'为技术而技术'的旧模式,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篮球智慧,而不仅仅是篮球技术。"
活动现场,工作室还分发了精心编制的《篮球传接球教学指导手册》,其中收录了20个实用教学案例和15个创新训练方法,成为教师们争相获取的"教学宝典"。
夕阳西下,活动在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两个小时的深度研讨,让每位参与者都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陈老师在总结时表示:"工作室将继续聚焦教学真问题,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这样'接地气、有深度'的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