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陈柯柯2023 > 本市信息 > 名师引领促成长,且思且学共芬芳 ——记温州市陈柯柯“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2次活动

名师引领促成长,且思且学共芬芳 ——记温州市陈柯柯“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2次活动

浏览量:2352|发表日期:2024-11-19|来自: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突然的冷风吹不灭教师学习的热情,11月18日,陈柯柯名师送教工作室专题研讨活动在泰顺县第三实验小学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陈柯柯名师送教工作室学员,以及实验三小数学组全体教师。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追寻“有学生、有数学、有技术”的数学课堂,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林志辉老师和沈正会老师更是莅临现场指导。

研讨课

灵溪镇第三小学潘忠奇老师与三年(1)班带来了课例研讨——《平行与垂直》。课堂上,潘老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素材,帮助学生直观清晰地把握不相交的本质——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在动态中,感受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相交中的特殊情况——垂直。基于对平行与垂直本质的理解后,通过调整成平行和垂直的活动,丰富学生对平行、垂直的认识。


温州市仰义第一小学胡微静老师和六(3)班的孩子们带来《圆柱的认识》,胡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多次创造圆柱来建构圆柱的概念,用围、旋转、平移等创造圆柱,在创造过程中理清元素之间的关系。接着借助几何画板将圆柱展开,通过多次想象,打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多层次的活动设计,多维度的运动建构,在不断想象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温州市滨江外国语小学张雪慧老师与五(1)班的孩子带来研讨课《梯形的面积》。张老师结合前测,基于学生对梯形面积已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来历,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转化方法,采用数形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最后,通过画面积和高不变的梯形这个活动,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打通了梯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间的联系,勾连图形之间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温州市仰义第一小学李乐敏老师带领六(1)班的孩子一起学习《有趣的面积》。上课伊始,孩子们复习了等积变形的原理,感受到平行线的作用。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在边界上、边界内、边界外三个范围研究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感悟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层层推进,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泰顺县实验三小齐雪霜老师和三(1)班学生共同探究《四边形的认识》。齐老师首先圈一圈,比一比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四条边、四个角。然后借助点子图画特殊的四边形,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通过自己动手“量一量”“比一比”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接着通过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理解长和宽一样的长方形是正方形。最后通过猜一猜信封里藏着什么四边形,掌握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从“片面”走向了“全面”,从中感悟到一般四边形到特殊四边形边与角的特征变化,同时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



观点报告

泰顺县实验三小包丽丽老师以《操作实践验证特征,变化比较中深化认识--以<四边形的认识>教学为例》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在分享过程中,包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确定核心概念、课例分析四个层面进行阐述,通过前侧,访谈以及课堂教学实例晾晒,充分解释了操作实践在验证特征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帮助孩子从“眼见为实”走向自主验证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专家点评与思想引领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林志辉老师作为工作室专业导师进行课例点评与专题讲座。他以“怎样的课是好课?你今天这堂课好在哪里?”为题对上午的节研讨课进行点评,上课老师提出自己的解答,领航指导,指出老师确定好课的标准后,反思自己的课时要达成三个“逻辑”,逻辑自洽、逻辑他恰和逻辑续恰,促使老师们深入思考好课的目标和达成间的内在一致性。后续学员们向上课老师提出不解与存疑之处,老师们一一解答。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沈正会老师对下午的两节研讨课进行点评。沈特提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观点:要让孩子的空间观念发展要做到四个“一定”,一定要操作、一定要运动、一定要想象、一定要转换。按照正例——反例——特例,这样的序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游戏化数学教学,让孩子更有兴趣探索知识。沈特的点评同样促使老师们思考如何立足学生学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一堂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