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2022年10月21日,浙江省黄又绿网络名师工作室、温州市黄又绿名师工作室、鹿城区黄又绿名师工作室三级联动,相聚“江南缘 侃侃吧”开展“新课标解读系列活动及学科论文写作方法专题指导活动”。
活动伊始,龙湾区外国语小学王华老师进行《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的讲座。王老师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入手,从新课标的特点、现实意义、具体要求做了阐述,并提出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泰顺县实验小学曾宇丽老师作《新课标,新评价》的讲座。曾老师指出:新课标站在“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为道德与法治一体化设计指明了方向。同时,根据教学,也应制定一体化的评价。
然后,《中小学德育》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毛伟娜老师带来的《基于课程标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例谈》专题讲座。毛伟娜老师以“入学教育”主题项目化学习为例,依托新课标建议的教学方法,理解新课标,聚焦大单元教学,以项目触发儿童真实学习。同时要把握课标主题提炼学习项目,关注学生发展问题而设计项目学习任务,通过统整多学科学习资源搭建任务探究支架,关注项目探究表现更好地开发综合展示评价。
撰写教学研究实践时,要注重学情分析,基于新课标的分析,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项目主题与任务,在新课标围绕主题下组织可能内容,在素养导向的教学中强调任务设计。
毛老师提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重要思想包含一体化思想,它的核心要求在于脉络一体和逻辑一致。”她以“法治单元”教学为例,强调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小学到高中的要求,再回到现实进行教学设计。法治单元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教得好不好,而是教得对不对。教学要掌握“度”,整体理解素养,突破“知识点”教学惯性。小学阶段的法治教学应为“点到为止”的启蒙,感性认知“是什么和为什么”,懂得遵纪守法是必备品质。
同时,任务是围绕课程目标设计的支持课程学习的载体,也是对课程内容整体设计、重建结构的工具。支持学习的任务应具备三个基础特征,分别是具有真实的情境背景、具有相对复杂性的结构以及学生是任务全过程的主要任务。因此在任务的设计上,要实现学习者起点、问题架构以及重构关系三者的结构统一。对孩子进行学习评价时,也要突出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预学和课堂展示过程中解说、演示学习成果的表现,综合考察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运用等,力求全面关注其学习过程。
最后,工作室导师黄又绿老师指出:毛老师的讲座体现了“针对性、操作性、引领性”三个特点:一是针对一线教师论文写作的问题和困惑,结合优秀期刊上的学科论文进行指导,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二是从如何选题、如何写作修改等环节作指导,体现了较强的操作性;三是从学术规范等方面进行指导引领,体现了较强的引领性。
工作室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对未来新课标下教学与论文撰写的推进有了清晰的路径和明确的方向。
摄影:林晓露
撰稿:金伶俐
审核:郑羲